番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要想做好番茄生产,首先必须了解番茄对环境的要求,然后应用各种方法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番茄是喜温蔬菜,生长发育适温在10~33℃。番茄各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控制不好,会影响番茄生长发育,甚至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种子发芽期最适温度为25~30℃,28℃最为合适。超过35℃或低于12℃,均不利发芽。
幼苗期既是秧苗营养生长时期,又是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期,最适的温度时:白天23~28℃,前半夜14~16℃,后半夜12~13℃,地温以20~30℃为宜。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4~25℃,夜间14~16℃。温度过高,特别时夜温过高,着花节位上升,着花树减少,心室树减少,花的质量下降,植株也容易徒长。相反,白天温度将至20℃,夜晚低至4~8℃时,心室数大量增加。容易造成畸形花及畸形果。
开花期对温度要求很严格,一般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时,开花受抑制,授粉不良,会引起落花。但是番茄的花粉在适温条件下发芽后,虽遇15℃以下的低温,只要温度恢复正常(20~30℃),授粉受精就会恢复正常,而不致落花。因此,短期低温后快速升温,即可消除低温的不良影响。开花前后遇高温,如开花前4~5天温度高于35℃,或开花当日至开花后3天温度高于40℃时,会引起番茄落花。因此,在栽培上应尽量避免35℃以上的高温,在晴天中午的日光温室中要多加注意。
结果期既有营养生长,又有花芽分化、发育、开花和果实发育成熟,对温度要求较复杂。一般是白天25~26℃,前半夜14~17℃,后半夜12~13℃为宜。这样,白天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晚上温度较低,前半夜利于营养物质从叶片运转至其他器官,为第二天的光合作用性准备,后半夜则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物质消耗,从而使果实增大。果实着色和成熟也和温度密切相关。通常在19~24℃有利于茄红素的形成,高于30℃或低于15℃都不利于番茄着色。
2、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光照强度低于3×104lx对生长发育不利。
幼苗期对光照要求严格。通常日照8~16h有利于花芽分
化。花数减少,花的素质下降,影响将来果实发育
开花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花粉中贮藏淀粉含量减少,使授粉不良,引起落花。
果实的发育受光照强弱影响很大,结果期强光条件下坐果多,单果大,产量高。反之,在弱光条件下,坐果率降低,单果重减少。产量低,还易产生空洞果和筋腐果。在大棚栽培中,常常会出现光照不足现象,因而在栽培管理上一方面要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和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要选用透光性强的保护地覆盖材料或是悬挂反光幕以争取足够的阳光射入温室内,使番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优质高产。
3、水分
番茄植株生长旺盛,蒸腾量大,再加上果实多次采收,因此需水量很大。
番茄种子需要吸收大量水分,使种子充分膨胀,才能发芽生长。因此番茄种子发芽期土壤中必须含有足够的水分,一般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
幼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65%~70%为宜,土壤水分过少,植株生长发育受阻,表现在叶面积增加少。花芽分化晚,着花数少,花的素质不良,会影响到以后的坐果和果实的发育。土壤水分过多时,特别在光照不足及温度过高条件下,幼苗易于徒长,但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时,土壤湿度大反能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番茄定植后,很快进入开花期。这时对土壤水分要求同苗期。土壤过干时植株生长不良,花的各部分器官发育不良,造成落花落蕾。
番茄果实中,90%以上是水分,所以结果期土壤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水分不足,会影响果实发育,还易产生脐腐果或病毒病,最终降低产量。大棚温室栽培番茄不受气候即天然降雨等影响,还可以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使番茄高产。
4.空气湿度
番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50%~65%。如果空气湿度过高,易使植株生长细弱,发育迟缓,影响正常授粉,容易落花,还易发生各种侵染性病害,造成减产。但如空气湿度过低,会使花粉失去发芽力,引起落花。在实际生产中,日常温室时常会出现空气湿度过大,影响番茄生长,必须通过及时放风、减少灌水及改进灌水方法或夜间加温等措施来降低空气湿度。
5.养分
番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利用各种营养元素。番茄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不同,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一样,为使番茄优质高产,必须了解番茄各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并根据土壤养分特性,通过合理施肥,满足番茄的需要。
番茄所吸收的营养元素最多的为氮、磷、钾、钙、镁。它们的作用及不同生育期需要量分述如下。
(1)氮(N)氮对番茄生长发育的作用最重要。缺氧时植株生长细弱,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着花数少。花的素质不良,果实小,产量低。但如氮素过多,则会发生植株徒长,抗病能力降低。
番茄幼苗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少,氮的需要量也少。开花以后吸氮量渐增,特别时果实形成期,需氮量成倍增加。
番茄吸收氮素时,喜硝酸态氮,如硝酸铵、硝酸钾中的硝酸态氮。据试验研究,硝酸态氮降低,铵态氮增加时,番茄生育不良,会引起减产。但在实际生产中,施用的多是铵态氮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等。施入土壤中后,如通气良好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铵态氮很快转化成硝酸态氮供番茄吸收,所以一般不会发生由于施用铵态氮肥而不利番茄生长的现象。但是如遇土温低或土壤通气不良等条件,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活动减弱,铵态氮不能顺利转化成硝酸态氮,就会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
(2)磷(P)磷素不足时,番茄植株茎细矮小,根系发育不良,还能使花数减少,花发育不良,花期延迟,果实发育缓慢,成熟延迟,品质下降。番茄生育初期吸收磷最高,当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植株吸磷量已占全生育期的90%左右。因此,在育苗期及定植后的生育前期,必须要有充足的磷素供应,所以磷肥必须早施作基肥。
(3)钾(K)番茄对钾的吸收量最大,钾主要促进植物体内养分的运转,它能促进果实肥大,提高品质;还能增强植株抗性。缺钾时叶片小,产生枯斑,抗病能力降低,果形不正,着色不良,品质降低,易发生筋腐病。
番茄在生育盛期吸收钾最多,特别时第1花序坐果以后,对钾的吸收呈直线上升。土壤的含钾量很高,但能被植株直接吸收的有效钾仅为整个含钾量的1%,月100~200g/kg,而蔬菜对钾的需要量又很大,因此应注意钾肥的施用。
(4)钙(Ca)番茄对钙的需要量也比较大,其一生中吸钙量比磷多。缺钙时番茄叶尖及叶缘萎缩,叶柄扭曲,上部叶片变黄,果实易发生脐腐病。
我国北方土壤含钙量较多,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但是在老菜地中,由于大量施用氮素化肥,引起土壤酸化,钙含量减少,使授粉不良,引起落花。
6、土壤
良好的土壤应该时土层深厚;壤质土有机质含量高,最好达到或超过3%;还要无障碍因素,如土壤无盐碱,非低洼易涝地,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这样的土壤疏松深厚,利于植株根系深扎;结构良好,既能透水通气,又能保水,使灌溉水停留在土壤中的时间长,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土壤空气交换,氧气由大气进入土壤,供根系呼吸需要,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土壤能供应植株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其量可达到植株需要量的60%7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供给植物养分的数量也多。在建设日光温室时,应根据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建设温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培肥,具体方法时:①施用有机肥料,包括畜禽粪肥及秸秆肥。②黏质土壤掺砂,③根据植株的需要和土壤供应养分状况,合理施用各种养分化肥,防止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